2017年7月,我硕士毕业后进入了黄海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作,如今已经第四个年头了,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工作岗位,尽管仍然是生活在充满活力的校园里,我却实现了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因此我对它投入了满腔的热情。进入学校后,我开始进行工程测量这门课的教学工作。
后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以测量为核心,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高技术测量人才的理念,测量协会成立了,这是测量工作室的前身,我做为社团主要指导老师,负责社团的日常运营工作,主要工作是传授讲解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测量结果的验算,提高每位成员的个人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我本着务实求真的精神,努力把协会建成团结向上,开扩创新的优秀社团,作为专业社团,每年的纳新人数基本在20余人。
通过培训测量,同学们可以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进行基本的导线测量,提升测量技能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每年建工学院都举行测量大赛,由测量工作室承办,技能大赛给了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大赛激发了大家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2019年和2020年的测量大赛,我们邀请了青岛良益勘察测绘公司的领导,技术人员做为此次大赛的校外指导老师,发挥测量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引导,展示,检验,激励作用。不断强化“学以致用”的办学目标,推动我院校企合作,促进大赛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及岗位能力标准密切结合。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下图为参加测量大赛的同学们比赛中的风采:
在我国,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是发展的非常早的一批专业了,但是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和传统教学创新意识的不足,教学观念的落后,实践教学的内容较为单一,缺少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案等各方面原因,使这门古老的学科在同学们心目中提不起兴趣,很多院校尝试着去改革,但对于如何创办有特色的专业,如何走出一条属自己的发展道路,至今仍然摸不着头脑,有的学校急于做表面工程文章,不注重实际效果,不考虑学生到底需求什么,不考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不考虑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教学质量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活动不能很好的运行。而有一些学校在吸取了惨痛的经验教训之后,慢慢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一条先河,它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改善了实训环境,改变了以往项目化教学的缺失,将学生的就业环境进行了改进,学生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校企合作保证了其就业率,解决了校方、学生等多方面空前棘手的就业问题,并且使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更加吻合,使得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人工作状态,极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它的建立如雨后春笋般地给土建相关专业带来了甘露,并且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性能手、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赢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教育特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对土木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直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要相呼应,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共赢。
(二)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培养实践型技能人才
工作室的教学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教师由学校或企业的人员来担任,能及时了解土木及建筑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最近的新变化,专业培养针对性凸显。工作室内学生的学习或工作任务都是企业里的真实案例或者是工作室承担的科研项目,学生的角色就是操作工人,学生的状态和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状态,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工作室中能达到很大的提升。
(三)提高教师技能,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开展定期的教研活动,工作室中从企业聘任的教师将企业实际的工艺流程以及发展动态带到教学实践和研讨中,能够拓展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适应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使双师型教学团队获得很大的发展。
工作室团队由负责人、专家、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和学生等组成,实行导师制。学生团队分为核心组、骨干组和成员组等。专家负责从专业发展方向、技能专门化培养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工作室工作指导。企业工程师负责引进项目、指导实训、解决技术难题等。下图为测量工作室校内指导教师团队。教学团队由教授,副教授,讲师三个梯队的教师组成,年龄跨度大,既有专业知识丰富的老教授,也有年轻,善于与学生沟通的年轻教师,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四)在线课程录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我们教学团队录制的《建筑工程测量》在线课程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了,现网络点击率以达到17万多,学生可以提前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再通过线下仪器操作进行测量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疫情期间,我们的线上课程发挥了重大作用,教师大多采用学习通视频+qq群课堂的方式进行授课,直播课程学生无法回放,但线上视频可以多次重复观看,即使是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仍然可以观看我们的线上视频寻找答案。
二、走工作室制教改路,培养人才新模式
工作室通过测量项目进行教学,这要求学生不只是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简单掌握与熟练应用,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全新项目,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技能,深入分析讨论、设计比较,并合理分工协作,最终才能顺利完成项目。这一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班级建制,教学环境耳目一新,学习内容新颖实用,上课不再是传统课堂的听与记,而是学与做。每个人都参与到任务中,测量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作完成,因此在每项测量任务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分工,任务每推进一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团队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个人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大幅提升,因而学生积极性高涨,学习的主动性也明显增强。
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第一年的学习生活时,学习上没有什么目标和动力,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也没有什么想法和计划,每天循规蹈矩地上课下课,可能偶尔还会犯点小错,每到周末就窝在宿舍没白天黑夜地打游戏,吃外卖,一次聊天结束后,我邀请他加入了测量工作室,我们每周六都会举办工作室活动,在实验楼下练习测量仪器,有时也会带学生到校外进行工作实践,刚开始的时候,这名同学感觉内向,对仪器也是一窍不通,后来慢慢找到了感觉,他努力完成每一次老师布置的学习项目,认真面对每一次实验课,虚心和学长学姐请教,他在付出中不断收获学习的成功,而这种成功又成了他不断进取的动力,更明确了他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迅速成长起来,最终在大二的时候成为了测量协会的会长,时间在紧张和忙碌中总是过得很快,毕业的时候他在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思想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提升。
(二)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工作室运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职能。教师走下讲台,工程师走进学生,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不再照本宣科地进行理论讲授或研发产品,而是与学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讨、共同设计、共同完成一个个项目。从项目的引进、分析,项目的分工实施,到最后的应用与评价,教师、工程师与学生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实现了教师、工程师与学生,教学、实践与学习的充分互动,教学效果自然更好。下图是我与学生讨论测量相关问题。
(三)缩短职业适应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基本每个学期毕业实习的学生里,总有那么几名同学发微信问我:老师,水准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来着?或者,老师,您能不能再给我讲讲全站仪的操作步骤,尽管是课堂上非常认真的同学,也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遇到实际工作问题时,不知该如何运用了,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是在各种真实项目与岗位中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仅是岗位专业技能,还有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工作压力处理、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等。通过这种真枪实弹的工作与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各种岗位专业技能,还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格品质和团队合作意识,具备了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缩短甚至消除了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职业适应期,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可以直接上岗,避免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再培训。
(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最好的方式,属于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学生和企业、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具备企业的基本特性,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符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以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进行设计、研发,能够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锻炼出具备较强专业知识、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三、发展工作室制仍需全方位保障
(一)制度保障
学校对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有明确的定位,整合资源,教务处统筹资源,将学科建设的主体与专业建设的主体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在科研岗位与教学岗位间有序流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以自己为研究对象, 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通过管理制度引导教师打磨课程, 保质减负提高教学质量。依托学科优势,以强化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作为专业特色,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二)经费保障
依托学校学院建设专项基金,在硬件配置和软件“升级"上下功夫,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同时用好用足“三重"项目基金,更新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为实现项目预期目标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服务保障
学校和企业以合作需求为导向,签订资源共享、利益共赢、长期合作的协议,建立稳定合作的平台和保障机制。与不同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组建企业冠名班。学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到订单企业参观或进行生产实习,同时,企业也全程参与订单培养班的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学生毕业经试用合格后和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四、发展工作室制仍任重道远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紧密联系,进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反馈给我们,接触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测量放线,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讲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解决方案。
目前测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一个初级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工作室应该积极地和企业沟通获得符合实际工作的项目,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下一步争取成功拿到横向课题。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也需要从校外引进部分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从而使工作室能够时刻把握土木相关专业的发展动向。
有团队每一个人的努力,我相信测量工作室会不断壮大,为国家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建筑工程学院 陈福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