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6-08-20浏览量:15943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文),深入落实《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坚定广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2.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学生爱国奉献的巨大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加强国家观念和民族团结教育,管好导向,管好阵地,抵御敌对势力渗透,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工作方略,形成教学、实践、科研、管理、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措施及途径

(一)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3.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按照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4.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向校园渗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反邪教、反“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建立抵御境内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的联动机制,构建教育引导、阻断渠道、依法处理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的工作格局,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活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5.加强信息安全教育与保密管理。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保密局的工作要求,加大信息安全和保密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保密意识,提高涉密防范能力,形成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

(二)深化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6.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认同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以“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结合“校园雷锋十百千”创建活动,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宣传引导、课堂教育、教师示范、典型感化、文化陶冶、家校协同、社会实践、情感认同、行为自律、制度保障等多管齐下的大学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7.扎实推进“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传统节庆、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人物纪念日等各种载体开展形式新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引领学生,教育学生勇于担当、笃志报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8.深入开展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活动。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每日一讲、主题班会等渠道开展爱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雷锋馆、博物馆及七十二贤文化长廊等校园人文景观的展示功能,激发广大学生“知校、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学校训、忆校史、唱校歌”、“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等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知校史、明校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9.深化学生党建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学生党建的各项工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狠抓学生党员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10.实施“环境品位”提升工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重视对校园文化精神的凝练,建设品味高雅、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校园文化环境的品位并发挥其熏陶功能。加强对校园秩序的管控和整治,淡化商业色彩,营造清静高雅的学府氛围。

11.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交互辉映的校园文化格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打造一系列享有赞誉的校园文化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

12.实施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培育法治理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精神,按照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要求,建立、修改和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起维护和保障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和学生维权工作机制。加强学生的廉洁教育和普法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尊法,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四)加强学生网络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

13.加快推进学生网络平台建设。将学生网络建设纳入学校数字校园总体建设规划中,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团学网站,制作提供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信息资源,使之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

14.推进辅导员博客和团学组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博客和团学组织微博、微信平台在引导网络舆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网络文化育人覆盖面,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15.大力加强网络工作队伍建设,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培养一支政治可靠、技术娴熟的网络宣传员队伍,建立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成立团学组织新媒体联盟,规范管理,有效联动,协调和指导我校各级各类团学组织在新媒体运营上展开正面的舆论导向;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文化教育活动,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

16.有针对性开展网络文明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针对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活动,引导、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减少和避免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侵蚀。

(五)加强学生生活社区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

17.把学生公寓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加强学生公寓的软硬件建设,大力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学生辅导员进公寓、安全防范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的“五进”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到学生生活社区。

18.建立学生公寓日常管理的有效监督机制。构建多部门参与的宿舍管理联动机制,促进学生公寓信息沟通和反馈,形成管理合力,高效应对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与稳定。加强对住宿学生的教育管理,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情况纳入评奖评优的条件要素。

19.积极开展学生公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以“健康向上的情趣,求知好学的氛围,整洁卫生的环境,互助和谐的关系,紧张有序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学生公寓建成生活家园、育人课堂和师生桥梁。

(六)强化基础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立德修身

20.加强课堂文明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继续推广课堂手机袋,打造绿色课堂,促进课堂文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1.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工作实践、模范人物引领等活动,引导学生履行社会角色, 规范个人行为,促进公共生活和谐,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22.加强校园文明督导。通过文明督导队等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明行”系列活动;通过校园媒体对宿舍脏乱差、校园交通违规、浪费水电粮食等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及批评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23.广泛开展礼貌、礼节和礼仪教育。将礼貌、礼节和礼仪的学习、实践、展示和宣传贯穿于大学生活全过程,渗透于住宿、餐饮、学习、集会、出行、交往、文体活动以及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典礼和仪式当中,强化学生的基础文明修养,教育学生知书达礼。

(七)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24.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加大资助经费投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实施好以勤工助学为基本形式、助学贷款为主要途径、“奖、助、勤、贷、免、补、减”七位一体的联动助学工程。建立相关工作的信息管理和监测系统,构建物质与能力帮扶并重的育人机制,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推进感恩、诚信和励志教育,提高资助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25.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体系。按师生比不低于1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学生班级与心理治疗专业机构“4+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咨询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6.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指导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确立大学奋斗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助力大学生成就梦想。健全贯穿于大学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就业指导的实用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步伐,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积极为毕业生落实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27.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社团化实施的优势,推动社会实践与服务民生相结合,推动社会实践品牌化发展。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制度,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

四、保障机制与队伍建设

28.建立健全开元游戏大厅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有关日常工作制度、协商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开展经常性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有效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突发事件。

29.建立党委、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保卫处、后勤处及各学院(部)纵横联动的工作机制。学生工作处作为联动工作机制的召集部门定期召集专题会议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

30.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31.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工作理念。广大教职员工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2.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要求配备一线专职辅导员。支持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强化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完善知心谈话制度、入住学生公寓制度、联系家长制度,建立辅导员听课制度,完善辅导员工作考评机制,促进辅导员工作精细化。

33.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各学院要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评优奖励制度,将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奖励体系中,统一表彰。

34.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项目,列入预算,每年按照学生人数和一定的标准下拨学生工作专项经费。设立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术研究、学习交流提供必要保障。

 

开元游戏大厅网站

201661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