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动态
筑牢思政课教师信仰根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时间:2021-11-30浏览量:568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要求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增强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思政课教师首先自身要做到信仰坚定,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学习,筑牢思政课教师信仰的理论根基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升理论水平、培养理论思维,才能真懂真信真坚定,才能由理论认同转化为价值认同、由心理认同转化为信念信仰。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是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真学真懂真用,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要学以致用,深刻洞察时代大势,立足中国实际作研究,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回应学生关心的理论焦点、大众关注的理论难题,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原创性理论贡献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加强“四史”学习。思政课教师应潜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与思考,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领会党领导人民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背后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用心感悟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理论伟力和实践伟力;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将实现的信念。

厚植情怀,筑牢思政课教师信仰的情感根基

坚定信仰离不开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离不开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厚植情怀,对于筑牢思政课教师信仰根基尤为重要。

厚植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思政课教师应有发自心底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自身理想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价值和人生追求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增进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积极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奉献力量。

厚植爱教育爱学生的师者情怀。教育是国家千年大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续力量。思政课教师应秉承教育初心,增强责任担当意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教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坚守美好操守、培育高尚人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将教书育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升华自我价值追求,以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

投身实践,筑牢思政课教师信仰的现实根基

信仰只有扎根现实才能稳固持久。思政课教师应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动社会实践中筑牢信仰的现实根基。

自觉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思政课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时间,走进城市社区、农村、企业、各种社会机构等了解国情民情,切身感受中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亲身体验环境更美、城乡更富、人民更幸福的真实画面,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积极参加各类研修活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充分利用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资源,组织思政课教师前往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研修基地可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共产党精神谱系教育、国情世情教育等,引导思政课教师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创造条件参加出国访学等活动。通过出国访学、参与国际会议等活动,思政课教师能不断扩大国际视野,在比较中国与世界各国中,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影响力有更真实、更清晰的感受,能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国际思潮,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从而自觉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