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8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介绍,2018年生态环境部成立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系统诊断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及成因。
邹首民介绍,2018年生态环境部成立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重点以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目标,开展以磷为核心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流域58个驻点城市“一市一策”和流域生态环境智慧决策平台等研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支撑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系统诊断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问题及成因。识别出总磷为流域断面首要超标(超过III类水)因子比例达57.3%;污染源中农业源占比最高,达60%左右,但工业源入河系数较高、对水体影响更加直接;四川盆地、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长三角地区是总磷污染突出区域。
绘制了长江磷污染流域分布一张图,形成了长江磷污染分区管控策略和方案。针对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污水除磷、实施源分离等策略;针对岷沱江、乌江、洞庭湖、武汉城市群等“三磷”重点管控片区,实施源头治理和差异化治理等策略。
他举了两个例子:贵阳驻点帮扶工作组对洋水河流域10余家涉磷企业进行减磷精准帮扶,经过两年多的治理,2019年出境断面总磷浓度由2018年的0.35mg/L降低并稳定在0.2mg/L以下,解决了60年以来总磷超标“老大难”问题。
另外,嘉兴的驻点工作组对嘉兴南湖进行科技帮扶后,总磷浓度由0.16mg/L降至0.1mg/L以下,基本稳定达到四类以下,最低达0.05mg/L,2020年年底开始从五类提升到三类,并稳定至今。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近日制定并将印发《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指导长江流域各省份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科学有序推进总磷污染控制工作,提升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将围绕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流域生态保护及内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方面,提供大量可供参考的污染控制路径,指导各地综合运用工程、政策、技术等措施,确保完成总磷污染控制目标任务。